晚上,一阵狂风骤雨之后,海藻枕着小贝的胳膊,跟小贝说起姐姐买房要借钱的事。
小贝是不同意借钱的,因为他打算明年五一要结婚,钱还得留着买房子呢。
但是他又不好拂了海藻的面子,毕竟刚办完事儿。
于是问要借多久?如果明年五一之前能还的话就可以借。
海藻一脸夸张的说:“明年五一??我姐一年工资又不高,哪能那么快还上啊??”
小贝说:“可是明年我们要结婚啊!结婚要用钱的地方多了,而且我们也还要买房的啊。”
可是海藻为了姐姐,觉得晚一年结婚也没关系,就算买不起房子,租也挺好。
况且不买房还更方便,换工作就能换地方住,因为她就是个经常跳槽换工作的人。
如果买了房子,反而不能换工作就换房子的,如果工作地远了,就更麻烦了。
但小贝觉得不能一辈子租房子,就算今年不买,明年、后年,迟早总是要买的。
而这一借,是小贝的全部积蓄,那他要想买房子就遥遥无期了。
海藻有些生气地说:“这是我姐在借钱,她可不是外人!我哪怕是一辈子不结婚,一辈子没房子住,只要她要,我也一定会给她的!”
海藻一直觉得自己的命是海萍给的,自己连命都可以给海萍,更别说钱了。
她的这种说法太言过其实了。
一直认为海藻对姐姐是一种“愚孝”。
海萍妈是意外怀上海藻的,本来打算做掉孩子,但是因为海萍说这是一个弟弟,所以家里人决定把孩子留下来了。
但其实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小孩子的话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小儿信口雌黄如何当得真??
但凡做大人的铁了心不想要这个孩子,哪怕有人说他是金子,也不会要的,所以最终做决定的永远是大人。
而海萍妈,估计是在要与不要之间徘徊的时候,海萍的那句话,多给了她一个留下孩子的理由而已。
而其实海萍妈内心应该也是想要这个孩子的,否则就不存在徘徊和犹豫,想要才会犹豫,不想要根本用不着犹豫。
可海藻每次都拿姐姐对她的那点“恩情”来说事,就有点拎不清了。
如果没有父母,海萍是否能独自抚养海藻长大呢?
海萍小时候陪伴、照顾海藻更多,以至于海藻对姐姐的感情比妈妈还深,这不错。
可是,还不至于深到要用命去“报答”吧?她有没有想过,这种报答海萍是否承受得起呢?海萍又是否能忍心看海藻为她去死呢?
正因为海藻的这种“愚孝”,所以在海萍面前,她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甚至男朋友也要跟着她一起低下去。
现在海萍要借钱买房子,如果海藻心甘情愿把自己所有积蓄拿出来给姐姐,那也无可厚非。
可她自己并没有钱,而是要牺牲自己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小家,去成全姐姐买房,这不叫报答,这只能叫慷他人之慨。
不要说是自己尚在打拼的小贝了,换了谁也要先考虑自己的处境,帮忙也要自己力所能及吧。
海藻是个头脑简单的人,她从来不用考虑未来的生活和规划,可是这些小贝都是在考虑的。
结了婚,有了家,有了孩子,一切生活都和恋爱时期不一样的,小贝要考虑买房买车,养家糊口。
而且小贝是独生子,到时候上有老下有小的,肩上的担子确实很重,这些都是海藻没有预见到,也没有考虑到的事情。
海藻只看到了眼前海萍缺钱的困境,所以,她不能理解小贝,她认为小贝没有把自己的姐姐当姐姐,就算小贝爱她,却不会爱她的姐姐。
正是这种偏执的误解,海藻和小贝之间有了嫌隙,也导致后期海藻走向了对她有求必应的宋思明。
海藻最后的结局,真的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