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2日)晚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甘露特钠,代号:GV-)的上市申请,认为该药可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症,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一时间,这个消息刷爆全网。
今天,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了新药获批上市的相关细节。阿尔兹海默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症,是一种随衰老发生的神经退行性脑部疾病。被称为“脑海中的橡皮擦”,是因为一旦患病,患者的记忆力、思维判断能力都会渐渐地被大脑中这个看不见的“橡皮擦”擦除。
公开资料显示,阿尔兹海默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老年人致残、致死的第三大疾病。目前全球有大约万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其中中国就有超过万人患有这种疾病,是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该疾病的发病趋势,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预计到年,全球患者总人数将达到1.5亿。尽管阿尔兹海默病来势汹汹,但是它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病程又长,治愈难度非常大。发现这一病症多年来,全球用于临床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药物只有5款。从年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上市以来,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先后投入了近亿美元,用于研发针对性的药物,但是到目前为止,多种研发中的药物,在临床试验期间全军覆没。药物的研发难度之大,让不少国际医药巨头望而却步。
有研究认为,过去,医学界普遍认为淀粉样蛋白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过去几十年中,几乎所有针对阿尔兹海默病的治疗策略都集中在这个方向。但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团队却独辟蹊径,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方式,重塑肌体免疫稳态,进而降低脑内神经验证,阻止阿尔兹海默病的发展。此番获批的“九期一”就是这样一种针对脑部疾病,但是作用于肠道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耿美玉团队研究发现,在阿尔兹海默病的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失衡,导致外周血中叫“苯丙氨酸”和“异亮氨酸”的两种代谢物质异常积累,它会诱导外周促炎性细胞(Th1)的分化和增殖,并促进它们侵润入脑。而一旦这种细胞侵润入脑,就会和脑内原有的M1型小胶质细胞共同活化,从而导致与阿尔兹海默病相关的神经炎症发生。因此,“九期一”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苯丙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积累,从而减轻脑内神经炎症,达到改善认知障碍、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目的。
长期研究“肠道免疫系统与微生物的互作,对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书表示,肠道微生物与疾病的研究,无疑是生命科学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海量数据已经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自闭症、抑郁症、帕金森症、阿尔茨海默病等具有明显的关联性。耿美玉团队的研究成果,正是这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会产生耐药性。因此,人们将目光转向了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生存于海洋特殊环境并且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为创新药物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基因资源与化合物资源。而“九期一”药物中的活性物质,正是从一种海藻中提取的。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海洋药物资深研究专家吴文惠予告诉记者,仅仅是海洋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就可能是陆地所有生物的两倍以上,发现和陆地生物代谢产物完全不同的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毫无悬念。而海洋化合物不仅在活性上比陆地化合物更强,安全性上也更优。“这些结构是我们在陆地上没有见过的,人类没有服用结构类似药物的经历,也就不会有耐药性。”吴文惠点评。年,耿美玉研究员从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毕业回国,在中国海洋大学设立了独立的课题组,并建立了“Aβ多位点拮抗-神经元保护-血脑屏障突破-体内药效”多位一体的筛选体系,从一种海藻中筛选到一个活性前体,并经降解修饰获得了抗阿尔茨海默病寡糖分子GV-,踏出了新药攻坚的第一步。年到年,团队完成了药物1、2、3期临床实验研究。共有例受试者参加了临床试验研究。其中3期临床试验,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医院牵头组织的全国34医院开展,共完成了例受试者的服药观察。
为期36周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九期一”对轻中度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起效快、持续稳健改善的特点,且安全性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负责“九期一”临床实验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教授肖世富自信地表示,“九期一”总体疗效ADAS-COG(认知功能量表)的成绩,平均改善是2.54分,非常理想。而对于偏重一点的患者,得到改善5分,效果更加明显。医院神经科专家张振馨教授表示:“我从事老年痴呆研究50年,参与了多个药物的国际多中心研究,始终没有找到对阿尔茨海默病令人满意的治疗药物,‘九期一’36周的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振奋,终于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曙光,为全球患者和家属感到由衷的高兴。”年10月份,耿美玉团队上报到国家药监局的新药注册申请材料有箱、53万页,凝结着上千人的科研团队接续研发、探索的历程。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九期一”的生产和销售。目前所有准备已经就绪,预计11月7日就可以投入生产,新药最快年内投放到全国市场。绿谷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松涛表示,新药的申报过程,得到了上海市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