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蜗居宋思明对海藻三次攻心的手段, [复制链接]

1#

#蜗居#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倾诉哦

让我做你最好的倾听者,聆听你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作者:花语迟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著与电视剧有出入

实际上,从海藻决定接近宋思明这个人精的那一刻开始,一切便早有了定论。

从结识宋思明开始,海藻就已经步入了一个无形的陷阱。

对于宋思明而言,他爱的其实并非是海藻,更不是他的妻子,他一直爱的,都是自己心底那难以企及的欲望。

原著里,宋思明甚至还对海藻进行了“三次攻心,”也正是这三次攻心,使得海藻在一次又一次的犹豫中走向了宋思明,走向了那个一开始就令她步入难题的推手。

而这三次攻心的手段,才是这个人最狠的三次算计。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第一次攻心,是在海藻向宋思明伸手借钱的时候。

而这其中的原因再简单不过:

海萍要买房,不光是自己出力,还要求身边的亲人朋友也出力,哪怕是连妹妹的男朋友都要算上,对方不出力,甚至都开始动用了道德绑架,甚至还开始了给海藻洗脑——“小贝不借钱,就是不爱你。”

从决定买房开始,海萍就一直都在告诫海藻这样一句话: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而海藻也正是在此无形之中,听信了海萍的劝说,甚至开始了自己的动摇。

但可笑的是,未曾等到海藻踏入爱情的坟墓,海萍与苏淳的婚姻便先现了疲态——因为海萍逼得紧,苏淳父母那边拿不出钱来,所以他铤而走险借了高利贷,把自己和海萍的生活逼到了死角。

无奈之下,海萍跑过去找海藻,而海藻又指望着求小贝,愿望落空后,海藻就这么辗转找到了宋思明。

接着,全书最关键,也也是最现实的一部分出来了——宋思明告诉海藻:

一切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那都不是事儿。

而也正是仅凭这么一句话,海藻开始对自己当初所做的选择有所怀疑。

那是海藻对于所处生活的第一次动摇,她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对小贝的感情,开始对现在的生活有所嫌弃,因为,宋思明的话将她“引领向了另一个世界。”

尤其是海萍在丧失理智后向她倒得一肚子苦水,几乎全都成了她未来现实生活的写照:

“海藻啊!人家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我要告诉你,没有坟墓,这个婚姻就走不过去!而我呢!我现在就在自掘坟墓。海藻啊,我真不该打破你的梦,让你看到婚姻的疮疤丑陋。可你早看比迟看好,早醒悟比迟后悔好。我告诉你,爱情,爱情那都是男人骗女人的把戏。什么‘把我的心交给你,你会永远拥有我’,那都是一穷二白的穷光蛋的障眼术。他那是什么都没有了,就说点甜言蜜语。男人若真爱一个女人,别净玩儿虚的,你爱这个女人,第一个要给的,既不是你的心,也不是你的身体,一是拍上一摞票子,让女人不必担心未来,二是奉上一幢房子,至少在拥有不了男人的时候,心失落了,身体还有着落。哼哼,可惜,等我明白的时候,都太迟了。这世界上有两大毒草,一是莎士比亚,另一个就是琼瑶,这两个人最坏的地方,就是把无知少女给诱导了。”

海萍的抱怨令不光是苏淳听了头疼,也在间接动摇了海藻的信念,而接下来,宋思明的一袭话更令她对自己要帮助海萍的行为深信不疑:

宋思明沉吟了一会儿说:“小贝是谁?你的男朋友吧?海藻啊,多年的经历告诉我,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大问题。人这一辈子,有许多困扰是无法解决的,比方说生老病死,比方说众叛亲离,比方说勾心斗角,比方说不再相爱。所有的这一切,都比房子啊,钞票啊要困难得多。我认为你做得对。因为人这一生,你可以背金钱的债,却不能背感情的债。背金钱的债你有还清的希望,而背了感情的债也许到死都会愧疚。其实换个角度想,海藻你是个有情义的好姑娘,小贝该高兴!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会记得所有给予你恩情的人,那对小贝是好事。今天你会在姐姐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的手,以后若是小贝有了困难,你一定不会绝情而去。从这点上说,我倒是与小贝看法不同。一个人若连亲人都不顾,你还能指望他顾及别的吗?”

对于当时的海藻而言,她其实并不理解宋思明口中所说的道理,也不过是以一种似懂非懂的态度来理解的,真正意义上,宋思明在间接把她推向为海萍奉献的地步,作为一路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孩子,他太懂海藻说得那种“奉献”是什么了。

只是,面对海藻,面对这个“替代品,”他并没有点破这背后的残酷,而是选择了迂回解决问题,甚至还间接地为海萍的错误找了借口:

“小贝不这样想,你也要理解。因为他输不起。人之所以慷慨,是因为他拥有的比挥霍的多。我们把慷慨作为一种赞美,是因为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尤其是对并不相干的外人。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你和小贝都没有错。错在阅历和人生的经历还不足以看穿这一切。你说的姐妹之情我很理解。当年家里只能供得起一个孩子读书,我的弟弟就把机会让给了我。于是,现在我们两个人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境遇里。不是我比他聪明,我比他成功,而是在机会面前,他把希望留给了我。所以,我无论走得多高多远,我都会觉得今天的一切是弟弟让给我的,如果换作他,也许他比我更优秀。人的伟大,不在于你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有多少成就,而在于面对诱惑的时候,你懂得牺牲。海藻,我觉得你借钱的理由很充分,非常打动我。请你允许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帮你解决这个其实根本不算烦恼的问题。你要多少钱?”

等到宋思明直接切入正题,开始对海藻进行心理教诲的时候,则是最关键的地方:

人总是喜欢顺着自己去过活,殊不知,这才是最致命的。

人之所以慷慨,是因为他所拥有的东西远比自己要付出的东西更多,所以才有资本慷慨,而宋思明亦是如此。

他借那六万块海藻,一直都是有“要求的。”

换言之,他一直都在偷换概念,利用海藻对于亲人的在意来对他进行了实质性的“亏欠,”而他自己也明白,海藻对这些钱是还不起的,所以,才有了如今的这份心思和计划。

对于宋思明而言,这更像是他早就布好的一个坑。

他一早便预知了结果,却在其中扮演着无辜者的角色,更在间接贬低小贝与海藻之间的感情,宋思明,将自己的手段玩弄到了极致。

实际上,千变万变都有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那就是:

千万别谈钱,谈钱伤感情,谈感情,就别去谈钱。

同类型的“欲望,”不同类型的心理

第二次攻心,则是在宋思明真正占有海藻之后。

这也正是宋思明通过自己的权力和财富,让海藻彻彻底底感受到了这其中带来的曼妙滋味。

人的确可以压抑自己的欲望,但即便可以压制一时,却不能压制一世。

无论是对于海藻还是对于宋思明而言,之前所被压抑的欲望其实都是一时的,而不是一世的,实际上,他们都是一类人。

海藻太过单纯,也太过愚蠢;而宋思明则太过精明,最终落得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地步。

世间又有几个孟丽君,能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呢?

对于这两个人而言,他们会凑到一起去,其实是必然的。

你知道吗?人的肉体和精神是可分的。你即便在精神上很爱一个人,肉体却不会忠于他。肉体是很无耻很无耻的贪婪,在贪婪的肉体面前,精神会显得很渺小。

又或者换句话来说,在海藻决定向宋思明借钱的时候,便已经想清楚了这个举动背后的代价。

是从那条舍不得删掉的短信开始?还是从跟他有了正式接触开始?海藻记不清了,但她脑子里唯一有印象的,便是那种堕落的快感。

对于宋思明给她的,和她现如今所拥有的相比,两者简直是天差地别。

实际上,中年男人的情感真的是最真挚的吗?

其实不然。

对于宋思明而言,海藻不过是年少时得不到的白月光的一个替代而已。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对于这样的男人而言,利益永远都是最实际的。

他对海藻所谓的真情,也不过是在拥有之后,在重新填补那些年亏欠的自己罢了。

谎言诱骗,往往最容易被戳破

第三次攻心,也正是最关键的时候,正是宋思明哄着海藻为他生孩子的时候。

那时候,宋思明的工作早已算是焦头烂额,却还是在得知海藻怀孕后要求她生下这个孩子,生下他与海藻这段“爱情”的结晶。

可是,事实正如海藻心中所想的一般——“这是一段孽缘的产物!”如果真的生下这个孩子,随之而来的,不光是麻烦,还要背负相应的责任,而海藻一向是个贪图享受的人,她并不想负责任。

真实的情况一直都是:

宋思明骨子里一直都想再要一个孩子,对那些年对女儿婷婷的亏欠有个补偿而已。

他一直所想的,不过是自己的心理满足。

为了这个孩子,宋思明连自己的原则,乃至底线都选择了背弃:

宋拉过海藻的手,轻轻在手背上吻着说:“海藻,只要你想要的,我都可以给你。我以前曾经说,除了婚姻,我不能给你,其他都可以。现在,我可以跟你说,包括婚姻,我都可以给你。为了你,我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可以不要。”宋抬头看着海藻,用一种让海藻心碎的真诚说:“我要这个孩子,我会离婚,我会娶你,然后带着你和孩子离开这个城市,到不知名的地方,逃离这一切,即便这里我已苦心经营20年,我都可以不要。”

为了这个孩子,他甚至开始用谎言诱骗:

宋点点头,缓缓说:“爱她就让她为你生个孩子,然后用两个人的血浇灌同一棵花朵,这样,我们就永远不会分开了。”

然而,所谓的爱一个人,就给他生个孩子,根本就是谎言。

真的爱一个人,是要到这般地步吗?宋思明的这番言论,不过是满足个人私欲的谎言而已,他如果真的爱海藻,怎么不去当影视剧中被人惋惜的“深情男二,”反倒是一直在用手段缠着对方吗?

实际上,宋思明一开始就为自己的私欲和谎言编织了一张大网,而这个网编完之后,就连他自己都被蒙住了。

海萍曾经问过海藻对这个孩子的态度,但海藻的回应却把海萍吓了一跳,她说:

我一般般啦,但是宋喜欢。

此时的海藻是真的相信宋思明之前对她的承诺吗?其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海藻早就知道这其中的代价,她如此铤而走险地去试,不过是在过度贪恋后,还想要更多罢了。

其实,海藻这个人物更多的是代表宋思明的“欲望。”

即便一个人伪装得再好,可有一天真相来临的时候,迟早都是会被戳破的。

原著里,宋思明在出车祸去世的时候,最后一句话是“海藻,我爱你,”可是如今仔细想想,真的是如此吗?他口中所谓的爱,不过是个明晃晃的“虚无主义”而已。

他的“爱,”付出的代价太沉重。

作者:花语迟,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专注女性成长与情感方面的写作,一个欢脱热爱阅读的女汉子。

热爱文字之美,卖字为生,相信有一天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目前文笔浅薄,尚在磨砺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