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二三章自主评价试卷的解析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1101/4283860.html

参考答案:

选择题

课本P19原句“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考察的是能源物质和非能源物质的区别;

P19页课本原句加粗的黑体字

考察的是人体能量的主要能源,牛肉主要是脂肪,辣椒、葱花、香菜富含维生素,面条富含淀粉等糖类,记住一点:淀粉是糖类的一种

考察的是P19页和P20页的加粗的黑体字

三种能源物质的主要功能,糖类主要能源物质、脂肪备用能源物质、蛋白质建造和修复身体

考察的是P32页第三节合理营养中我们对全面(种类齐全)和平衡(不多不少)的认知

③不吃不喜欢的食物—影响的是合理营养的全面,种类要齐全,3+3+1不能少;

⑤晚上要多吃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食物——影响的是合理营养的平衡,晚餐的能量应当占日常能量的30%,吃多了能量消耗不了,会重新生成脂肪储存在我们的身体里

考察的是P24页:

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所以我们的日常的钙片中都含有维生素D;

补充:鱼肝油中还含有维生素A(防止夜盲症:夜间或白天在黑暗处不能视物或视物不清)

考察的是P29页:

消化道的器官组成及其排序

考察的是P26页—P30页:

我们对消化系统另一个组成部分消化腺的认知,同步认识的物理消化(由大变小)和化学消化(由“大”变“小”)的区别,

不是所有的消化腺都会产生消化酶,例如肝脏分泌的胆汁就没有消化酶,脂肪在小肠中遇到胆汁不会进行化学消化,而是进行了物理消化,脂肪通过胆汁的乳化变成了脂肪微粒,再和肠液和胰液中的消化酶进行化学消化,产生出我们小肠能吸收的甘油和脂肪酸,而上述物理消化的过程是为了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

考察的是P25页:

膳食纤维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芹菜、香菇、海带、竹笋、空心菜、甘蓝菜、胡萝卜、海藻类

考察的是P27页: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口腔中的唾液腺会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淀粉和唾液淀粉酶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麦芽糖

补充: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

考察的是P30页:

消化方面:化学消化蛋白质(胃蛋白酶)

吸收方面:胃可以吸收少量的水、酒精

考察的是我们对消化酶的认知P26-P29:

消化酶具有专一性,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胃液中有胃蛋白酶、而小肠里胰液和肠液有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多种消化酶

考察小肠吸收P30页:

小肠的长度5~6米加上皱襞(zhoubi)表面的小肠绒毛铺开后的表面积有半个篮球场大,后面吸收的面积很大

从十二指肠进入小肠的胆汁、胰液分别具有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的功能,加上小肠分泌的肠液的化学消化,使得糖类、脂肪、蛋白质在小肠里都能被消化

小肠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使得小分子物质能通过小肠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中,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将营养物质送达至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内

13.考察的是能源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非能源物质的吸收

因为前者是大分子物质,需要化学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而后者属于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被吸收

14.考察的是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是胆汁,胆汁存储在胆囊中

15.考察维生素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在菜品中应该添加蔬菜类的食物,简单记忆就会荤素搭配

16.考察的是我们消化系统中的物理消化,课堂上的举例就是粉笔碾碎的过程

17.考察的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糖类在小肠内最终被分解成了葡萄糖,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入我们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过程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葡萄糖+氧气→能量+水+二氧化碳;

18.考察的是P32页的食品安全:

不吃有毒的、被污染后变质的、清洁厨具和餐具、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19.考察的是喉的发生原理:气息吹动两条声带,声带震动产生了声音

20.考察的是呼吸系统的呼吸器官组成P41

21.考察的是呼吸道的作用之一温暖空气

鼻粘膜内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像电热丝一样温暖空气

22.考察的是P43页会厌软骨的作用

“食不言”中如果吃饭时大声说话,食物很有可能进入气管的过程

23.考察的是胸廓变化与呼气、吸气的关系

24.考察的是呼气和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的变化,4月8日的文章有专门的解析

25.考察的是毛细血管的作用,让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再从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到达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内,同时将代谢的废物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体外

26.考察的是肺泡与其表面毛细血管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D项是讲的动脉和静脉,不清楚其特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排除法作答,

27.考察的是肺泡的特征,有点类似于我们小肠的结构特性,都有许多毛细血管、壁厚都比较薄(有利于物质的进出)、接触面积大

28.有点超纲,不过超纲的部分已经在上课时已经讲授过,考察的是氧气怎么被运输的,到底去了哪里,二氧化碳在体内哪里产生的,又是怎么排出的

29.生活常识题,错误率低

30.考察的是呼吸两个过程中肺部气压的变化,4月8日的文章有专门的解析

填空题

31.考察的是唾液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腺在我们的口腔周围⑧的位置,我们的身体只有③胃和⑤小肠同时具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不清楚的看第二单元的知识汇总;蛋白质在胃里遇到胃蛋白酶进行了第一次化学消化,最后一次在小肠里遇到了肠腺和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最终被分解成氨基酸(能够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乙是小肠①是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便于物质交换时的通过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肝脏里的胆囊中有胆汁,在小肠里可以乳化脂肪,我们的大肠没有消化功能,只有吸收功能,可以吸收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32,考察的是呼吸过程中,肌肉组织,肋骨、胸廓、肺部、气体流向一系列的变化,E的模拟的结构是膈肌/膈;吸气的过程中胸廓、肺部都会变小;④胸廓、肺部都会变小,此时肌肉没有用劲属于放松的状态,专业的名词是舒张,胸廓和肺部变小,是因为肺内的气体出去了,从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气体才能从高处往底处移动

33.考察的是上个学期学习的实验知识:

?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有的参与实验过程的组都被称为对象组),它能够证明佐证我们的假设,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象组和实验组只有一个变量(单一变量原则),其他条件都是相同的,

?审题可以获知1是对照组,2和3属于实验组,1和2的唯一变量是2ml唾液和A(其中2ml唾液≠A),1和3的的变量是馒头的大小、充分搅拌和不搅拌,看似是二个变量,其实是二合一的变量,馒头的大小、充分搅拌和不搅拌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本质上只能算一个变量

?而这个实验的底层逻辑是馒头里面有淀粉,我们的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淀粉遇到唾液淀粉酶会被分解成麦芽糖(此时淀粉没有了),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最后碘液是为了证明淀粉是否被分解完了

?通过看书内容和审题后的推断2ml唾液≠A,得知A不仅是清水还是2ml的清水(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馒头碎屑和馒头块在模拟牙齿的咀嚼和搅拌在模拟舌的搅拌,这个过程的作用是为了证明馒头的变甜跟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系;记得三月讲扩散这个概念时,举的例子是中药加糖搅拌的过程,搅拌是为了加速扩散的过程;1和3中的馒头碎屑和馒头块,充分搅拌和不搅拌,1是为了淀粉与唾液淀粉酶充分进行反应,而3的反应不够充分,淀粉未完全被分解成麦芽糖,遇到碘液后溶液会变成蓝色

?食谱中讲究的是合理营养,合理营养包含对全面(种类齐全)和平衡(不多不少),通俗点就是荤素搭配,素代表的是蔬菜,蔬菜里还有丰富的维生素,缺了蔬菜就违背了全面的原则

34.考察的是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大气中气体成分指的是吸入人体的气体成分,呼出的气体成分指的是通过我们的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后排出到外界的气体成分,通过呼吸作用我们可以知晓的是氧气被消耗了,产生了二氧化碳,

(1)氧气在人体经过呼吸作用被消耗了一部分

(2)呼气时,膈肌(肌肉组织)是舒张的状态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甲管的操作和对乙管的操作就是对照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证明的是二氧化碳的存在,间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来源是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人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某生物老师

点赞即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