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6169871.html海萍的一生,一直在为房子奔波,还为此葬送了妹妹的幸福,值得吗?
海萍和苏淳夫妻俩人,放弃老家稳定的生活,来到上海打拼,在10平米的出租房里,一住就是5年,结婚生子和找工作的大事,几乎都是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完成的。
海萍一开始就有买房的打算,也一直在攒首付的钱,奈何攒钱的速度永远比不上涨价的速度。海萍买房的经历有多波折,她的蜗居生活就有多惨,原著中写道:
再等下去,也许到入土的那一天,海萍还是住在10平方米的房子里。如果这幢古老的石库门房子不拆的话,她会一直租下去,一直节衣缩食,一直凑不够房钱,一直跟其他五家共用二楼半的那个小厕所,一直为多摊了几块钱的水费而怄气。也许到最后,就跟二楼的老李家一样,祖孙三代共住一间。放个屁声音大点儿的三楼的楼板都震颤。
比起邻居老李的无处藏身,海萍好歹还占了5平米,她就是靠着这种“比下有余”的信念,才熬过来的,但还是免不了对丈夫的抱怨。
10平米的空间,海萍总是找不到自己的放的东西,苏淳还自我安慰,还好地方小,若是换个平的房子,就等着整天玩捉迷藏了。
海萍则是不一样,她早就胸有成竹,买什么样的房子,做怎样的设计,她早已在脑海中勾勒过无数遍:
房子大了才会有序,所有东西归位,我会在进门的墙上钉个杂品袋,带把伞、钥匙、信件都放进去。所有的鞋子不会这样敞在房间里,要收进鞋柜,电视机不要放在书桌下面,每次看的时候蹲着,要放在电视柜上,电脑也会有自己的房间,我要做一套海尔橱具,买一套美国的康宁餐具......
这就是所谓的“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一提到房子,海萍就喋喋不休,所有的房屋细节都想到了,唯独“不谈钱”。因为谈钱的话,她的梦就不得不醒了。
第一次二手房的机会,功亏一篑!
三年前,海萍怀上了儿子,那时的房价刚开始有上涨的趋势。
海萍沉浸在怀孕和买房的喜悦中,一下班就拉着苏淳一起看房,从房子到生活中的细节方面,海萍功课做得特别好,随便问一条公交路线,她都能准确地说出来,对上海的交通无比熟悉。
他们被中介带着看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二手房,估价30万,被房主问要不要时,海萍都没问苏淳就直接拒绝了,在她看来不值这个价。
首先,房子是属于90年代初的设计,厨房、厕所和卧室所有的门都对着客厅开,客厅放不了什么家具,跟自己想象中的差别太大。
其次,就两间卧室,不够住,而且房龄有10多年了,墙都起皮了,地板还是革的,厨房的水龙头都是裸露的等等问题,不值30万。
还有一个原因是,来看房的人还挺多,无非是在造势罢了,不买的都是托,买的都是白痴,白送给自己都不要。
所以海萍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觉得是房主想钱想疯了,狮子大开口。事实上,世界上聪明人很多,而海萍在审时度势上,绝对算是糊涂的。
当时小夫妻俩手头存款4万,加上两家凑的钱,够付一套中小户型的二手房首期。也就是在蓝村路或者张扬路附近吧!天哪!蓝村路啊!张杨路啊!这个地段放在现在,随便什么房子,都得百万以上啊!肉痛!
海萍每每想起第一次看的那套房子,就心痛,其实当时挑出的问题,都是小毛病,最重要的是,那时还能买得起,越拖就越追不上房价的涨速。
选择大于努力,海萍整天瞅着买房的消息,没少下功夫,终于努力攒够了首付的钱,却败在选择上,功亏一篑!只怪自己目光短浅,贪念太重,后悔莫及。
第二次依旧是二手房,煮熟的鸭子飞了!
海萍生产前,又看了几套房子,也加入了曾认为的白痴和托的行列。
吸取了教训后的海萍,也不再挑三拣四,不管多烂的房子,都得先定下再说,跟第一次相比,两个极端。
买房现场,海萍在气势上就压倒了众人,更是在要价的基础上多加4万,成了佼佼者。其实这套的面积,还不如第一次看的那套,最起码可以隔成个四室两厅,价格还相对较低。
买到就是赚到,海萍欣然接受,她的得意,只能用“狞笑”来形容,毕竟自己也算是有资产的人了!
那时候,海萍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孩子已经等不及了,所以她赶紧付了元定金,订下了那套60平的二手房。
可就在海萍胜券在握之时,房主在三天后告诉她不卖了,因为有人比她多出了2.5万,所以订金退还,再加元的补偿,所以海萍买房又失败了!
随着孩子的出生,和对买房的失望,海萍心力交瘁,也没有多余的心思研究房子了,原著中写道:
海萍的看房事业在其最高潮处戛然而止,就像是在舞台上指挥者冲向高处的手脱臼,就像夫妻生活中酣畅之处老公缩阳。总之,在不甘心、愤怒和焦虑中,海萍进入另一个阶段的冲刺。房子就暂时搁浅。
没错,工作是海萍的事业,看房也是。
只是,孩子一出生就是“四脚吞金兽”,海萍的现实生活已经无法支撑起她买房的事业了,儿子光一个月的口粮就比夫妻俩的多,再加上奶瓶、尿布、衣服等杂七杂八的,糟蹋的都是她未来的房子啊,她存款单上的“房屋蓝图”就这样一平一平的坠落。
海萍自认倒霉,认为自己是时代的牺牲品,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毕业不包分配了;好不容易工作了,结婚不分房。偌大的城市,竟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
若不是“煮熟鸭子到嘴边又飞走了”,海萍的未来,最起码不用再为买房的事忧心,孩子交给父母带,自己出去挣钱,房贷慢慢还,日子总有变好的一天。
第三次要买新房,葬送妹妹的一生!
海萍和苏淳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苏淳好点,年薪有七八万,而海萍跳来跳去,月薪也只有3。
他们算过这么一笔账,除去日常花销和交际的费用,两个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可省出三分之一平米的房子。在双方工作平稳的情况下,且父母和孩子都没灾没祸,他们可以在未来的个月里,也就是25年,直到退休,才能买得起一套80平的房子。
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就像物理学中的匀速直线运动,还得排除一切外力因素,:
没有风吹,没有摩擦,没有空气,什么都没有。意思就是钞票不贬值,国家教育不收费,看病不花钱,老人不需要供养,不发生任何意外。
显然是不可能的,海萍陷入了悲观状态,究竟在奋斗什么呢?
放假回家看孩子的那一瞬间,海萍想通了,她对孩子的思念让她快成为了“祥林嫂”,但儿子却对她很生疏,认为被她抱是一种惩罚,这让海萍很伤心:
我为什么要一个孩子?我要他,难道就为了有一天,他想起我的时候,甚至想不起来模样吗?难道就为了有一天给他一套房子吗?难道就为了别离吗?
孩子越来越大,父母对他的陪伴寥寥无几,为了增进跟孩子之间的感情,海萍决定买房,把儿子接到身边。
只要是海萍做的决定,苏淳从来没有话语权。
“你不要劝我或问我,我已经决定了,你只要照我说的去做就行了。这一路我都想清楚了,买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不要太偏僻,价格大约是80万,首付20%就是16万。我们存款加公积金8万,还要借8万。你的任务就是问你爸妈要钱,无论如何要借来4万。剩下4万,我父母拿2万。你别急,我不是让他们少出钱,而是以后给他们寄养儿子的钱了,你也知道现在养孩子多贵。另2万,我把海藻结婚的钱先拿来用,让她等等再结婚。这样,咱们的首付就有了,等钱一到账,咱们就去看房,尽快定下来这件事儿。”
在告诉丈夫之前,海萍就已经算计好了,16万的首付,夫妻俩出一半,双方家人平分另一半。海萍想得太简单,贷款和装修更是占大头。
父母为子女买房出力的很多,但海萍为了自己买房,居然让妹妹晚点再结婚,嘴上说着海藻跟小贝没结婚,跟宋思明有感情也不算什么,但还是让海藻跟小贝借钱买房,这不就是“双标”吗?海萍的三观多少是有些问题的。
这一次,海萍比之前更挑剔了,不是嫌房龄老,就是嫌风水不好,亦或是怀疑二手房有猫腻,所以她决定买新房,要成为房子的第一个拥有者!
海萍的买房事业又开始了,除了工作,不是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筛选合适的房屋,就是在看房和看房的路上。
海萍和海藻挤破了头,磨烂了脚,姐妹俩一起看了无数套,最终定下了离市区几十公里以外的在建房,属于江苏地界了,在顶层,比其他楼层多出一点面积。
房价是93万,海萍打算20年还完房贷,月供多,意味着俩人每月只剩0多的流动资金,意味着一分一厘都得精打细算,意味着为一套房艰苦过一生。
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但钱的问题,是最难解决的。
苏淳因父母攒钱不容易还要负担着舅舅,难以向他们张口,海萍以“就当是公婆投资换取养老”为由,逼着苏淳跟父母借4万,苏淳却偷偷借了6万的高利贷。
至于海藻那边,她的存款不到1万,而小贝不愿意填补海萍这个“无底洞”,毕竟自己也要结婚买房。那时宋思明正追求海藻,先是给了海藻2万,为海萍凑首付;后是在发生关系后给了她6万,为还苏淳的高利贷。
海萍终于买到了房,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把海藻推向了一条不正之路。
知道海藻和宋思明的关系后,海萍一开始是劝阻的态度。后来因为海藻的关系,自己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利益后,比如外教的工作,优渥的居住环境,宋还出手解救了苏淳的下半生,海萍有了“相见恨晚”的念头:海藻要是早点认识宋思明就好了。
从肉偿人情债,到享受二奶的生活,海藻越来越沦陷。
在关键的时刻,海萍不但没有拉海藻一把,还劝她慎重考虑跟小贝的婚事,那时小贝已经知道了海藻跟宋思明的事,还要娶她。若非海萍的“好心提醒”,海藻就跟小贝结婚了,或许就跟宋思明断了,或许就不会流掉宋思明的孩子,丧失生育功能。
写在最后
海萍买房的道路太曲折,整得自己劳心劳力,逼得丈夫借高利贷、为了外快吃牢饭,推着海藻一步一步走向火坑。
直到海藻出事,海萍都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执念,葬送了妹妹的一生,说白了,海萍还是贪念太重,太自私。
也许,海萍当年的选择就是一种错误,若不是自己一味地以大城市的户口为炫耀的资本,一味地追求大城市的一套房,若是回到家乡的小城定居,或许过得会更快乐,或许就不会害了海藻。
人,终其一生,就是为一套房而捆住手脚吗?在奋斗的同时,在实现抱负的同时,也要认清自己,有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要学会自己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蜗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