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洋日各地主题宣传活动亮点多,新意足 [复制链接]

1#

6月8日是第13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4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主题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连日来,从沿海到内陆,从“云端”到线下,从高校到社区,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各地纷纷开启。

增殖放流、知识讲座、摄影比赛、网络直播、公益净滩……围绕海洋日主题,各地自然资源部门、涉海高校、公益组织等齐发力,掀起了一股爱海、护海、亲海的宣传热潮,为公众送上了一道“蓝色盛宴”。

各省主场活动亮点纷呈

6月8日上午,“世界海洋日”浙江主场活动在宁波北仑梅山港举行。围绕今年海洋日的活动主题,浙江发起了“呵护蔚蓝,我们一起行动”的倡议,呼吁广大市民从身边小事做起,坚持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不浪费,不污染,为保护海洋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海洋大省,近几年,浙江省对海洋生态保护有着清晰的认识。通过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梅山港所在的梅山湾已经实现了“美丽港湾、生态岛礁、绿色海岸”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如今的梅山湾,近海水质稳定,海域受损岸线得到美化、海湾得到修复、生态环境显著提升。

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常年达90%以上,属于难得的“洁海”“净海”,其背后是海洋管理部门不懈的努力。6月8日,在北部湾大学举行的广西海洋日主场活动开幕式上,通过现场连线广西海洋执法人员、采访中国海监广西区总队相关负责人以及参观中国海监船和钦州市海洋联合执法基地建设等方式,在场观众深切感受到广西海洋部门的履职尽责、监管执法水平的不断提升、监管措施的逐步完善。

山东省海洋局联合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等,开展了海洋书籍进校园活动。向新疆、重庆和青岛的小学赠送《我们的海洋》系列书籍共1万余册,增强我国内陆地区小学生的海洋意识。此外,山东还举办了省级海洋意识教育示范基地授牌、海藻世界开园仪式暨明月海藻发展论坛、聘任山东省海洋形象大使、海洋日主题沙画和歌曲表演等多项活动。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联合有关部门及相关公益组织开展了主题为“关爱海洋清净自然”的海洋日纪念活动,重点围绕海洋生态保护、增殖放流、海洋垃圾治理、海洋公益图片展等,开展一系列创意宣传活动。

海南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本报记者尹建*摄

广东省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2万公顷,是我国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海洋日期间,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人员走进湛江市第五中学,向师生详细介绍了红树林及其生长环境,普及湿地、鸟类等方面知识,让关爱自然,保护湿地,爱鸟护鸟的绿色环保理念扎根在青少年心中。

福建省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闽江学院海洋研究院和宁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专题讲授红树林与珊瑚保护知识。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海洋日知识讲座。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上海市土地储备中心分别在南汇东滩区域、横沙东滩区域开展了两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鱼类余万尾、底栖生物10余吨。通过增殖放流增加长江口重要经济鱼类和保护鱼类的种群数量,优化河口生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促进水生生物良好生境和生态功能恢复。

天津南港工业区也举行了“绿色海港、生态优先”增殖放流活动。这是在南港工业区举办的第4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今年该区放流中国对虾万尾、梭子蟹公斤、毛蚶1.2万公斤、毛蛤公斤,以在科学评价和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恢复海洋渔业资源,促进海洋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院士专家共话海洋

6月7日,在广西海洋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的“向海经济讲坛”上,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在内的海洋专家围绕“发展向海经济”“智慧海洋建设”等主题,进行专题授课。

6月8日,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国土资源分会组织召开专题讲座,回顾与展望了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与会人员还围绕如何更好地发展我国海洋事业、实现陆海统筹,如何经济、环保地开发海洋资源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自然资源部东海局联合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自然资源督察上海局举办了“海洋人与青少年面对面对话交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活动。活动邀请了在极地考察、海洋资源调查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海洋人与青年学子面对面对话交流。参加活动的海洋人分享了在科学研究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受和启发,回答了师生感兴趣的问题。

海洋日活动期间,全国沿海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联盟第十届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区域海洋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江苏海洋大学举行。与会人员围绕“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沿海开发与海洋经济”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

青少年畅游科普海洋

珊瑚礁是海洋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无数海洋生物聚集于此繁衍生息。6月5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联合共青团厦门市思明区委员会和厦门市厦港街道团工委,通过专家讲课方式将珊瑚科普知识送入社区。

什么是珊瑚,珊瑚是动物还是植物,珊瑚虫怎么吃东西,如何保护珊瑚?海洋三所王啟芳博士用丰富的珊瑚图片和视频,给社区内的青少年观众讲解珊瑚知识。并通过珊瑚知识抢答、珊瑚主题绘画等活动,使观众更加真切地了解到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树立起保护海洋,爱护海洋的牢固意识。

早在5月29日,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公益配套活动“蓝丝带行动”就组织40组家庭开展海洋日亲子科普活动探访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鲸豚展馆。参观者通过观看海洋生物标本,聆听海洋保护知识,感受海洋文化。

参观者探访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鲸豚展馆。海洋三所供图

6月5日~6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针对小朋友推出了科普游园体验式活动。游园现场设有“小球大世界”“海底探险(VR)”“跟着科考船畅游海底”“微观世界”“探秘海底黑烟囱”等12个打卡点,涵盖了操作科普小实验、互动科研游戏、观影及知识讲解等,并给参加活动的小朋友提供集章体验。

海洋二所今年的科普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参与现场活动人数受限的情况下,借助云直播、云互动、云科普,更广泛地向公众普及海洋科学知识,网络直播累计观看人次约80万。

天津市海监总队结合*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了面向少先队员的“海监船开放日——红领巾心向*主题团日”活动,积极传播海洋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助力海洋事业发展。

天津开展“海监船开放日——红领巾心向*主题团日”活动。记者段春祥摄

活动期间,20名刚刚入队的少先队员登上“中国海监”船,听海监队员介绍船上光电取证、卫星通讯、远程水炮等装备设施,以及海监队伍日常开展海洋行*执法、维护国家海洋主权的故事。随后,天津市海监总队在船上开展了“海洋环保小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