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窝囊肿又称为Baker囊肿,是指发生在腘窝部位的良性囊性肿物。本病的形成与解剖结构有关。人体膝关节后方有一薄弱区,即腓肠肌内侧头和半膜肌肌腱内侧弯处,此处存在一层皱襞或束带,起到瓣膜作用。关节液通过此瓣膜进入腘窝囊,但不能从腘窝囊流入关节腔,由此构成了一个单向流通的阀门结构。膝关节囊内过多的液体通过此通道流入腘窝囊以维持膝关节囊内压的稳定。在病理状态下,如腘窝囊肿与半月板损伤、关节退行性改变、骨性关节炎、滑膜炎及滑膜增生、髌骨软化等膝关节内病变使得关节积液增多,造成膝关节囊内高压,因而流入腘窝囊内的液体剧增,导致囊肿形成。
本病的症状与囊肿大小和位置有关。囊肿较小时,仅表现为腘窝处憋胀不适,患者可摸到腘窝后方有个圆形、光滑、或有弹性的肿块。随着囊肿的增大,患者可觉膝关节屈伸受限,并在行走或久站后腘窝区酸胀疼痛感加重。膝关节伸直时,囊肿张力增加,压迫动脉可引起缺血和血栓。压迫静脉时可影响静脉回流造成小腿水肿。压迫胫骨或腓总神经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等。一旦囊肿破裂,由于囊液刺激软组织,患者会出现膝关节或小腿的剧烈疼痛以及局部红斑与肿胀。
目前该病的西医治疗主要有硬化剂注射法、超声引导下皮质醇关节腔内注射和囊内注射等。此外还有手术切除,但开放手术切口大,恢复时间长,且易发生瘢痕粘连。上述治疗手段,均能使症状消失,但腘窝囊与膝关节囊之间的单向通道依然存在,关节液仍可流入,故存在一定的复发几率。随着膝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关节镜下封闭腘窝囊与膝关节囊间的通道,解决关节内病变,切除囊壁的联合治疗方案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此种方法,能有效避免囊肿复发。但膝关节镜对术者临床操作水平要求高,且关节镜手术路径选择不同,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并有血管损伤的风险。
腘窝囊肿属中医“胶瘤”、“筋瘤”范畴,多因筋脉损伤或肝疏泄太过,局部气血不畅,津液运行失常,木旺乘土,脾失健运,湿聚成痰,痰湿凝滞而成。也有医家认为,腘窝乃委中穴所在,而足太阳膀胱经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下肢经脉受损,气机运行不畅,瘀积不通,而形成囊肿。故内服中药功效多以行气活血,疏肝健脾为主。此外,芒硝和大蒜泥外敷,火针针刺腘窝囊肿,挤出囊内胶状物质也可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讨论:《外科正宗瘿瘤论》曰:“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通治瘿瘤初起,元气实者,海藻玉壶汤”。方中海藻咸寒,治瘿瘤初起,痰湿凝滞,气血瘀阻,体表结块,或肿或硬,或赤不赤,能软坚散结,泄热消痰。与昆布相须为用,配伍浙贝、海浮石、牡蛎、连翘加强消肿散结之功。患者自觉腘窝处憋胀不适,活动后减轻,乃气机郁滞之象。肝气疏泄,畅达气机,气能行津,气行则津液布散,因而调畅了津液的输布。《济生方痰饮论治》言:“人之气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绝无痰饮之患”。若肝失疏泄,气滞则津停,可生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引起瘰疬、痰核、瘤、乳癖、水肿、臌胀等病证。加之患者舌淡苔薄白,舌有齿印,属脾虚,脉弦细,乃肝郁无疑。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主治肝气郁滞。木郁达之,方中柴胡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气行则血行,血行不畅,甚则停滞为瘀。川芎为“血中气药”,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通滞。佐以丹参,祛瘀生新。香附、郁金乃对药,气血同调。白芥子治痰湿流注经络,朱丹溪言:“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者,非白芥子不能达”。王洪绪曰:“皮里膜外阴寒痰,非此不消”。《本草经疏》又谓其“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与胆南星、橘核、荔枝核配伍,行气散结治其标。脾为生痰之源,故以白术健脾益气。
肝主筋,膝为筋之府,川牛膝苦泄甘缓,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性善下行,长于逐瘀通经。《本草经》言夏枯草善治瘰疬、破癥、散瘿结气。其味苦辛,入肝、胆经。苦能降泄,辛能开宣,辛苦合则有开宣气机,降泄浊阴,通畅结聚,调理阴阳之功。经络阻滞不通,日久郁而化热,耗伤阴液,故加石斛,一则扶正养阴生津,先安未受邪之地;二则防诸药过燥伤阴。二诊时,患者已觉囊肿缩小,诉易气短乏力,故加*芪补益气血,皂刺消肿托毒。三诊囊肿进一步缩小,用手按压方可扪及,故加*药子加强化痰散结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