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藻如何影响生态海藻林过于茂密未必是好事 [复制链接]

1#
北京的最好雀斑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211210/10057623.html

藻类是一种单细胞植物,有些种类的海藻是可以作为浮游生物在大海中央漂流的。笔者认为,我们所熟悉的海藻往往聚集在浅海区域,因为一般人认知中的海藻就像陆地上的植物需要找一处地方用来扎根一样,它需要固着在海滩、岩石或者海底的泥沙上。对于需要固着于泥沙的海藻品种来说,浅海区域是最理想的生长地区,不但有绰绰有余的阳光可以维持光合作用,而且同样栖息在浅海区域的动物也很多,它们的排泄物可以使整片海域的营养变得极为丰富。单细胞的藻类长得并不惹人喜爱,科学家会知道单细胞藻类都是绿绿的、黏黏的,但普通人并不会把这种形象的东西和植物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成簇生长的巨大海藻不但蔚为壮观,而且海藻群还养活了浅海区的数条生物链。虽然海藻林变成“荒漠”是值得担忧的,但以海藻为食的动物也一种都不能少,否则珊瑚的“领地”就被海藻“霸占”了。

世界上有两个区域的海藻群,由于每株海藻的外表都极为巨大,让科学家们非常瞩目,这两个海藻群分别是加利福尼亚的巨藻林,和澳洲的巨藻林。笔者认为,海藻是海洋生态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在浅海区域,海藻提供了百分之九十的氧气和食物产出。不过由于浅海区域只是辽阔海洋中的一部分,所以海洋学爱好者们对它们就知之甚少,乃至不求甚解了。大大小小、各种形态的浅海动物都会以海藻为食,为了能更有效率地采食海藻,这些动物进化出了很多特别的进食方法。

当我们在海藻生长带潜水,就会发现有很多较小的海生动物都正攀附在巨大的海藻叶上。这些海生动物有螺、帽贝、海兔和鲍鱼,它们吃海草的时候用的并不是一种啃咬的方式,而是用“刮”的。很多人都以为像这样的动物是没有牙齿的,实际上它们是有的。它们的牙和下嘴唇连接在一起,专门为了刮取海藻叶表面的薄膜而进化得像锉刀一样。如果它们直接攀附在海藻叶上刮食会比较轻松一些,有时候它们会爬上岩石,用锉刀样的牙把岩石上附着的藻类刮进嘴里。这听起来对它们的牙齿健康不太好,也正因为如此,这样的动物其实是经常换牙的。

海胆的取食范围比较广泛,它们可以从海底的淤泥中提取可以吃的有机物,也是天生的“海底细菌杀手”,故而它们对于很多海洋栖息地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不可或缺的“海底清洁员”。虽然如此,海胆的主食仍然是海藻,所以加利福尼亚和澳洲的巨藻林海域中都游荡着很多海胆。海胆的取食和繁殖速度都比较快,必须要有足够的天敌来抑制海胆的繁殖数量,否则它们就会呈几何倍数增长,把当地的海藻林消灭干净。事实上科学家已经观测到过这一现象,在加利福尼亚海域,巨藻林一度退缩成为荒漠,而澳洲的巨藻林也曾经危在旦夕。于是科学家们决定人为干预,在加利福尼亚海域放养海獭,在澳洲放置大龙虾。

尽管海藻林面积极大缩小,是当地环境和生态出现问题的标志,但任由海藻林的面积扩大,仍然会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危害到其它生命形式的存活。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在倡导环保的时候要懂得“平衡”这个道理,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环保,不能想保护海藻林的时候就让一切都为海藻林服务,想保护海胆的时候又一切都为海胆服务。海藻的繁殖速度极快,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只需数个星期即可“遮天蔽日”,海底的泥沙空间也会被海藻完全占据,不给珊瑚礁活路。

笔者认为,如果从珊瑚礁的角度上来看,鹦嘴鱼和刺尾鱼是最好的朋友。我们经常能够在珊瑚礁生态圈里看见这些鱼类,而实际上它们是以海藻为食的。在它们和数量合理的海胆的共同作用下,海底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让珊瑚虫定居。而这些动物之所以总和珊瑚礁一起出现,是因为它们可以藏身在珊瑚礁的边边角角里,以躲避天敌的追杀。将您的看法写在评论区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