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牛其昌
编辑
翟星理
1
每年夏天,“绿潮”都会光顾青岛海域。如同草原一般的海面上,数十艘大型捕捞船正24小时不间断地打捞作业。岸边的礁石被浒苔层层包裹,在高温下散发出阵阵腥臭。
浒苔是绿藻门的一种大型海藻,无毒,可食用,藻体呈鲜绿色或淡绿色。在特定情况下,浒苔一旦形成规模,便会“遮海蔽日”,抑制其他水生植物对溶解氧的吸收,这更加强了浒苔在海洋生物的竞争力。经历了连续15年的打“浒”战役,当青岛人一度认为找到根源并能够防范浒苔进犯之时,一次史上最大规模的浒苔灾害却席卷而来。
据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监测,*海海域浒苔灾害规模已达到历史最高值,预计灾害对青岛的影响将持续到8月中旬。
以年6月26日为例,*海浒苔分布面积约平方千米,覆盖面积平方千米,是最高年份年的2.3倍,是年的9倍之多。
6月30日,青岛海域浒苔覆盖总面积达到历史峰值。
浒苔灾害连年发生的背后,是国家层面至今尚无针对浒苔发生的溯源定论,治理只能停留在“治标”层面上,缺乏长效的联动机制。
研究人员曾将源头锁定在苏北浅滩海域,但围绕浒苔泛滥成灾与苏北紫菜养殖存在关联的说法,却让山东、江苏两省陷入“相互甩锅”的尴尬中。
各方呼吁下,鲁苏两省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已经建立,江苏亦改进紫菜养殖模式并压减了养殖面积。
浒苔灾害刚刚在年创下10年来最轻,被自然资源部认定为“浒苔绿潮防控试验取得显著成效”。但在今年,这种由单层细胞组成的生物再次围困青岛。
在“小麦岛”附近,一望无际的浒苔越过人工设置的数道防线,逼近岸边。摄影:牛其昌
谈“浒”色变
年7月8日,在青岛网红景点“小麦岛”附近,一望无际的浒苔漂越人工设置的重重防线,向岸边逼近。
如同草原一般的海面上,数十艘大型捕捞船正24小时不间断地打捞作业。岸边的礁石被浒苔层层包裹,在高温下散发出阵阵腥臭,游客们屏住呼吸,快步离去。
在位于栈桥附近的八大峡广场浒苔集中处置点,打捞上岸的浒苔通过货车运送至此,在空地上堆成小山形状,待晾晒一段时间后,再被转运至别处进行处理或再利用。
据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最新监测显示,截至7月6日23时,浒苔分布面积约平方公里,覆盖面积约平方公里。其中,青岛市管辖海域浒苔分布面积约为平方公里,覆盖面积约为平方公里。
尽管最新监测结果较峰值有所降低,但根据北海预报中心预测,受偏南风的影响,青岛近岸海域受浒苔影响的面积还会有所增加,将有少量浒苔影响小麦岛到崂山头海域,并将有零星浒苔影响董家口至薛家岛近岸海域、胶州湾海域、团岛至小麦岛以及即墨近岸海域。
为此,青岛目前每天征调渔船多艘进行打捞,并在海上设置了三道防线。统计数据显示,浒苔灾害发生以来,青岛市已累计出动船只余艘次,打捞浒苔约31万吨。
自年首次大规模出现至今,浒苔已连续15年影响青岛近海一带,对沿岸景观、环境以及养殖产业带来严重影响,今年则是历史最大规模的一轮侵袭,*海浒苔的覆盖面积一度高达去年的9倍之多。
按照植物分类学,浒苔是绿藻门的一种大型海藻,属于石莼属藻类,无毒,可食用。浒苔藻体呈鲜绿色或淡绿色,由单层细胞组成管状分枝体,易于漂浮生长。在特定情况下,浒苔一旦形成规模,便会“遮海蔽日”,抑制其他水生植物对溶解氧的吸收,这更加强了浒苔在海洋生物的竞争力。
岸边的礁石被登陆的浒苔层层包裹,在高温下随着水份的蒸发,散发出阵阵腥臭。摄影:牛其昌
最近十几年才出现的浒苔灾害,让青岛人谈“浒”色变。
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岛人,蔡北至回忆道,过去青岛海边和一些河道里面虽然也有浒苔,但分布零星,还有渔民把浒苔收集起来用来做饲料和肥料。但如今,大规模的浒苔每年必来,演变成一种纯粹的自然灾害。
让蔡北至印象最深的是年。那一年,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青岛近海承办奥帆赛事。年6月初,在附近作业的渔民发现大量浒苔从南方向青岛漂来。
几乎一夜之间,原本蔚蓝的大海变成了绿色的“草原”。人们开始还觉得新奇,甚至在水里打闹。
此时距离奥帆赛开始仅剩一个多月的时间,为了保障赛事举办,各方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打响了“青岛保卫战”。面对前所未有的灾害,各路专家学者齐聚青岛,各类作业船只密布海上,*人也参与其中。
青岛市还发起全民动员,号召大人和孩子一起到海边清理浒苔。当时还在上中学的蔡北至目睹了沙滩上“全民皆兵”的景象,“手里拽着一把把浒苔,感觉就像在清理一堆堆绿色的棉花套。一晃过了十几年,还是束手无策。”蔡北至苦笑。
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年5月至8月,*海海域暴发的浒苔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22亿元,年发生的浒苔灾害对山东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41亿元。
另据当地媒体报道,年青岛市因浒苔灾害影响,海水养殖业损失高达48亿元,应急管理投入1.4亿元,总损失达近50亿元,每年处置浒苔的投入都需要上亿元。
不仅如此,由于浒苔暴发时间正值旅游旺季,近岸水质、空气环境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一些滨海休闲项目无法正常开展,这对当地旅游业也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溯源锁定苏北浅滩
突如其来的浒苔来自哪里?为何每年都会造访青岛?如何进行防控?这成为过去十几年里相关部委和科研机构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
早在年,针对大规律绿潮灾害问题,科技部就启动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应急项目“浒苔大规模暴发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针对绿潮成因、监控、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年,科技部立项资助项目“我国近海藻华灾害演变机制与生态安全”,研究我国近海几类典型有害藻华现象的演变机制和危害效应,绿潮成因与早期发展过程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在研究工作开展的同时,坊间一度有关于“青岛浒苔从江苏沿海飘来”的传言,但这一说法最终不了了之。直到年,《科技日报》首次在文章中指出,浒苔主要的来源正是苏北浅滩。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藻类专家邵魁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实地走访,他发现长江入海口以北的紫菜养殖筏架,是浒苔的老家。“四月是收紫菜的季节,养殖户会把长有紫菜的根绳收上来,而根绳上会带着很多浒苔”。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博士邢前国则借助卫星遥感图,画出了年浒苔扩展的全过程:遥感图上的绿色斑块最初出现在江苏盐城和连云港沿岸,之后向北迁移到*海中心,5月底在青岛东南公里处的外海,面积达到最大,之后一个月持续萎缩,并抵达山东海岸。
邢前国在论文中还提到,苏北条斑紫菜养殖面积从年到年扩张了将近1.5倍,大量营养盐为附近海水中的浒苔生长提供了条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年来才开始暴发浒苔的原因。
年6月,新华社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得出的“最新认识”:通过对连续11年暴发的浒苔研究,进一步确认大量漂浮浒苔主要来自苏北浅滩海域,这与其独特的环境特征和当地大量紫菜养殖筏架有关。
“最简单和最成熟的检测方法就是从漂流路径追寻源头,我们通过漂浮物标记,漂浮物每小时都能反馈位置信号,这一路下来也证明青岛海域的浒苔发源地是苏北浅滩的紫菜养殖筏架,这就好比茄子地里长了*瓜,一个是紫色的一个是绿色的,一目了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松曾表示,他们研究发现,苏北浅滩紫菜养殖筏架上会有很多种浒苔,但只有一种会从筏架上脱离下来并通过洋流作用来到青岛。
多个权威机构的研究成果将浒苔暴发的源头指向苏北浅滩的紫菜产区。
由于涉及跨省治理,山东方面开始寻求国家层面介入,希望能在相关部委指导下,与江苏共同防治浒苔。据不完全统计,从年至年,来自山东的人大代表和*协委员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浒苔防治相关的建议或提案。
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威海市委书记张海波于年提出《关于加强*海绿潮灾害应急处置的建议》,内容包括“将浒苔绿潮灾害纳入全国海洋灾害防控目录和体系,从国家层面统筹浒苔绿潮灾害处置”“尽快建立实质性区域联动整治机制,加大浒苔绿潮灾害源头防控力度”等建议。
从上述建议不难看出,如果浒苔绿潮灾害可以被纳入全国海洋灾害防控目录和体系,浒苔防控无疑将会得到更高层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