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部写实电视剧《蜗居》播出,仅四天,收视率就超过当时所有热播剧,一骑绝尘,创下历史新高。
如此人气热播剧,没多久就下线了。
现在网络上虽然有点播,却删减了很多内容,各卫视更是没有重播。
有人说《蜗居》是一部写实电视剧,触动了很多很多人的情感,现在不能看了太可惜。
也有人说《蜗居》太现实也太压抑,引导了错误的价值观,不看也罢。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部曾经的热播剧落得如此“下场”呢?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剧本写实,色调灰暗
《蜗居》没有去刻意塑造英雄主义、励志典范或者悲戚女人的形象,而是真实地讲述了各色人物的故事。
剧中没有成功者,不论是位高权重的宋思明,还是年轻单纯的海藻,亦或是痴情善良的小贝,最后的结局都让人叹息。
看完这部剧的感觉就是一个词:压抑。
2、剧情大胆,台词露骨
剧中女主海藻在理想和现实的焦灼中苦苦挣扎,最后迫于现实,离开了小贝,选择了位高权重的宋思明。
现在回看一下海藻“沦陷”的过程:
宋思明位高权重,海藻的老板陈寺福了解到宋思明对海藻有好感,刻意安排海藻接近宋思明,并且利用宋对海藻的好感为自己谋私利。
从此海藻走上了被钱权掌控的“不归路”。
宋思明借了她6万块钱,帮助海藻姐姐买房。
宋思明给他们临时住豪宅,让他们姐妹有落脚的地方。
宋思明利用把她老公苏淳从局子里捞了出来。
宋思明帮她要回了公司克扣的年度奖金。
宋思明帮她找到了中文家教的工作。
最后的结果是:宋思明东窗事发,车祸惨死;海藻意外流产,子宫摘除,郁郁终生。
生活总里有各种“坎儿”,而人性也总是复杂而矛盾。
《蜗居》的真实直击内心,却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特别是一些台词,更是赤裸裸的毁人“三观”。
譬如:
海藻对宋思明:“人情债,我肉偿了!从现在开始我就步入职业二奶的道路了!”
宋太太对宋思明:“女人活到我这个岁数,早该明白了男人都是一个样。年轻时候需要垫脚石,中年时就需要强心针,到老了就要扶着拐棍。我活该自己做了垫脚石。”
宋思明:“通往精神的路很多,物质是其中的一种。”
……
不过多盘点了,这些台词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作为一部公众喜爱的电视剧,却有些误导价值观的味道。
这样的电视剧看多了,却是会让一些人心里有“别样”的想法。
3、影射现实,不被接受
不知道是原作者有意还是无意,剧中的人物和故事与现实中发生的事实有很大的类似,相关内容小编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问“度娘”。
《蜗居》距今已经12年了,作为当时的热播剧,剧中的演员自然受到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