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草药之海藻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忌口 http://pf.39.net/bdfyy/bdfhl/190329/7007742.html

别名:蒋(《尔雅》),落首(《本经》),海萝(《尔雅》郭璞注),藫(《别录》),乌菜(《罗源县志》),海带花(《中药材手册》)。

古籍产地:《别录》曰︰海藻生东海池泽,七月七日采,曝干。弘景曰︰生海岛上,黑色如乱发而大少许,叶大都似藻叶。藏器曰︰此有二种︰马尾藻生浅水中,如短马尾细,黑色,用之当浸去咸味;大叶藻生深海中及新罗,叶如水藻而大。海人以绳系腰,没水取之。五月以后,有大鱼伤人,不可取也。《尔雅》云,纶似纶,组似组,东海有之,正为二藻也。颂曰︰此即水藻生于海中者,今登、莱诸州有之,陶隐居引《尔雅》纶、组注昆布,谓昆布似组,青苔、紫菜似纶;而陈藏器以纶、组为二藻。陶说似近之。时珍曰︰海藻近海诸地采取,亦作海菜,乃立名目,货之四方云。

药材基源: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干燥藻体。前者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习称“小叶海藻”。夏、秋二季采捞,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海蒿子羊栖菜

原形态:①羊栖菜(《漳浦县志》),又名:玉海草、灯笼藻、胡须泡、药茶、鹿尾菜。

多年生褐藻,肉质,*色,高7~40厘米。固着器纤维状似根;主轴圆柱形,直立,直径2~4毫米,从周围长出分枝和叶状突起;分枝很短;叶状突起棍棒状,长3.5~7厘米,先端盾形,有时膨大,中空成气泡,全缘。气囊和生殖托均腋生;气囊纺锤形,长5~10毫米;生殖托圆柱形或椭圆形,长5~15毫米,成丛腋生。

②海蒿子

多年生褐藻,暗褐色,高30~厘米。固着器扁平盘状或短圆锥形,直径可达2厘米;主轴圆柱形,幼时短,但逐年增长,两侧有呈钝角或直角的羽状分枝及腋生小枝,幼时其上均有许多短小的刺状突起;叶状突起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和线形均有,长者可达25厘米,短者只2厘米,宽者可达2.5厘米,有不明显的中脉状突起,并有明显的毛窠斑点,狭者只1毫米,无中脉状突起,也无斑点,全缘或有锯齿。在线形叶状突起的腋部,长出多数具有丝状突起的小枝,生殖托或生殖枝即从丝状突起的腋间生出。气囊生于最终分枝上,有柄,成熟时球形或近于球形,顶端圆或有细尖状凸起,表面有稀疏的毛窠斑点。生殖托单生或总状排列于生殖小枝上,圆柱形,长3~15毫米或更长,直径约1毫米。

生境分部:生于低潮浅海水激荡处的岩石上。

资源分布:1.分布辽宁、山东、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

2.分布辽宁、山东的*海和渤海沿岸。

采制:夏、秋季由海中捞取或割取,去净杂质,用淡水洗净,晒干。

性状鉴别:(1)小叶海藻全体皱缩卷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长15-40cm。主轴圆柱形,具短枝,叶状突起呈线形、长棒形,略扁,先端有时膨大,中空或成盾状。气囊纹锤形、梨形或球形,丛生。生殖托圆柱形或长椭圆形。气腥,味咸。

(2)大叶海藻主轴表面有短刺状突起。分枝多,基部叶状突起呈披针形,全缘或有粗锯齿,革质,上部叶状突起呈狭披针形或丝状。气囊球形或卵形,顶端圆或有短尖。生殖托圆柱形。气腥,味咸。均以色黑褐、盐霜少、枝嫩无砂石者为佳。

药理作用:1.对甲状腺的作用2.对血液的作用3.降血脂作用4.血液扩容剂5.对病原体的作用6.降压作用。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稍凉,切段,晒干。

性味:苦、咸,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味咸,无毒。"

③《药性论》:"咸,有小毒。"

归经:归肝、胃、肾经

①《本草新编》:"入脾。"

②《本草求真》:"入肾。’

③《本草再新》:"入肺、胃二经。"

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用法用量:6~12g。

注意:脾胃虚寒蕴湿者忌服。

1.《本草经集注》:反甘草。

2.《本草经疏》:脾家有湿者勿服。

3.《本草汇言》:如脾虚胃弱,血气两亏者勿用之。

各家论述:1.张元素:海藻,治瘿瘤马刀诸疮坚而不温者。《内经》云,咸能软坚。营气不从,外为浮肿,随各引经之药治之,无肿不消,亦泄水气。

2.《纲目》:海藻,咸能润下,寒能泄热引水,故能消瘿瘤、结核、阴肿之坚聚,而除浮肿、脚气、留饮、痰气之湿热。使邪气自小便出也。按东垣李氏,治瘰疬马刀散肿溃坚汤,海藻、甘草两用之,盖以坚积之病,非平和之药所能取捷,必令反夺,以成其功也。

3.《本草崇原》:海藻,其味苦咸,其性寒洁,故主治经脉外内之坚结。瘿瘤结气,颈下硬核痛痈肿,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外也。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雷鸣,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内也。海藻主通经脉,故治十二经水肿,人身十二经脉流通,则水肿自愈矣。

4.《本草便读》:海藻,咸寒润下之品,软坚行水,是其本功,故一切瘰疬瘿瘤顽痰胶结之证,皆可用之。然咸走血,多食咸则血脉凝涩,生气日削,致成废疾不起者多矣。

5.《本经》:主瘦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瘕坚气,腹中上下呜,下十二水肿。

6.《别录》疗皮间积聚,暴,留气,热结,利小便。

7.《药性论》:治气痰结满,疗疝气下坠,疼痛核肿,去腹中雷鸣,幽幽作声。

8.孟诜:主起男子阴气,常食之,消男子疾。

9.《海药本草》:主宿食不消,五鬲痰壅,水气浮肿,脚气,奔豚气。

10.《本草蒙筌》:治项间瘰疬,消颈下瘿囊,利水道,通癃闭成淋,泻水气,除胀满作肿。

11.《现代实用中药》:治慢性气管炎等症。

配伍:

1.海藻白僵蚕二药相伍为《世医得效方》(藻蚕丸〉。海藻消痰软坚,白僵蚕化痰散结。相配则化痰软坚散结的效力更显著,可用于瘿瘤、瘰疬结核。常与夏枯草、玄参之类泻火散结药同用,其效果较好。海藻甘草二药古人列在十八反之内,但李时珍引李东垣的(散肿溃坚汤〉治瘰疬马刀。故知二药可相伍同用治瘰疬、瘿瘤等确有效果,并无副作用。

2.海藻贝母海藻消痰、软坚散结,贝母清热化痰、开气机之郁结。相配有润肺化痰散结的作用,常用于痰核瘰疬、瘿瘤。

3.海藻连翘二药均能清热散结。唯海藻软坚消痰、散结,连翘解毒消肿、散结。相配功得益彰,常用于痰火瘰疬、瘿瘤。二药为(海藻连翘散)的主要配伍,治瘰疬结核。

附方:

①治颔下瘰疬如梅李:海藻一斤,酒二升。渍数日,稍稍饮之。(《肘后方》)

②治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㈠海藻一斤(去咸),清酒二升。上二味,以绢袋盛海藻酒渍,春夏二日。一服二合,稍稍含咽之,日三。酒尽更以酒二升溃,饮之如前。渣暴干,末服方寸匕,日三。尽更作,三剂佳(《肘后方》)㈡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五。(《肘后方》)

③治蛇盘瘰疬,头项交接者:海藻菜(以荞面炒过)、白僵蚕(炒)等分。为末,以白梅泡汤,和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米饮下,必泄出毒气。(《世医得效方》)

④治石瘿、气瘿、劳瘿、土瘿、忧瘿:海藻(洗)、龙胆、海蛤、通草、昆布(洗)、矾石(枯)、松萝各三分,麦曲四分,半夏。上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忌鲫鱼、猪肉、五辛、生菜诸杂毒物。(《三因方》破结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