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消费者报道作者:杨海梅
据说,面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当时的埃及人用土、火山灰、海泥等敷在面上或身体上,以治疗皮肤病或进行美容。在中国,相传汉文帝为了改善母亲的脸色,找来了名医共同研制出了“书玉”面膜。
现如今,面膜早已成为小伙伴们离不开的护肤“搭子”。敷尔佳联合青眼发布的《年面膜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年至年,中国面膜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6.7%,渗透率从年的49%上升至年的59%,呈现直线上涨态势,预计未来渗透率还会持续提高。
面膜千万种,有的可以美肤,有的却会让你烂脸。
年8月,《消费者报道》整理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年以来(年1月-8月13日)公布的“不符合规定化妆品”通报。经统计,共有批次产品不符合规定,其中70批次为面膜产品。
含“菌”量惊人
在被通报点名的70批次面膜中,有65批次面膜涉及“菌落总数”不符合规定,有38批次“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符合规定,不少面膜同时涉及两个项目。另有1批次面膜“铅”超标。换言之,不符合规定项目的面膜接近99%都跟“菌”有关。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代表产品生产或流通过程中受污染程度,间接反映出化妆品生产加工或流通储存环节卫生状况的优劣。菌落总数超标说明产品的整体卫生状况较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也是评价化妆品卫生质量的指标,分别针对霉菌和酵母菌这两种真菌类微生物进行计数。霉菌和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可以通过空气、水、原料等多种途径污染化妆品。如果面膜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超标,会对皮肤健康构成威胁,可能引发过敏、炎症等问题。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眼部化妆品、口唇化妆品和儿童化妆品中的菌落总数应≤(CFU/g或CFU/ml),其他化妆品中的菌落总数应≤(CFU/g或CFU/ml);关于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则规定限值应≤(CFU/g或CFU/ml)。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截图
根据通报数据,一些产品不仅超标,而且超标严重,含“菌”量惊人。
例如,“优轩美玻尿酸补水柔嫩海藻面膜”(委托方:广州市歆艺化妆品有限公司,被委托生产企业:广州市香蒙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出值为5.3×103CFU/g,为规定限值(≤CFU/g)的53倍。
广州市姿蒂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汇百美细颗粒盈润保湿海藻面膜”菌落总数严重超标,检验出的数值为规定限值(≤CFU/g)的倍。
“诗柏特小颗粒海藻面膜”(委托方:广州米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委托方:广州市韩术化妆品有限公司),菌落总数为规定限值的倍。
一个名为“禄之源”的品牌(备案人为广州禄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企业为广西同和药业有限公司),共有天然植物面膜、颗粒海藻面膜、天然海藻面膜等8个样品被检出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符合规定,其中一款植物海藻面膜的菌落总数竟然达到CFU/g,为规定限值的1倍。
▲“禄之源”相关产品图(图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