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暂停进入全屏退出全屏00::00重播请刷新试试
闪电新闻·齐鲁网12月31日讯12月31日,省级大型融媒问政节目《问政山东》播出第81期,继续进行改革攻坚行动专题问政,本期聚焦科教改革攻坚行动。
科技成果关键在转化,“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上走在国内前列。不过,也有研发团队在有些地方遇到一些困难,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存在堵点。
夏延致教授是山东省海洋生物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带头人。自年以来,夏教授带领他的团队,研发系列海藻纤维产品,提出了高分子型阻燃剂的概念,并完成了小试、中试和产业化研究,推动了海藻纤维高分子阻燃材料在多行业中的应用,预期产业规模可达上百亿元。但是目前,这一项目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卡在了“融资难”上,而融资难又致使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不足。“资金不足就没有办法大踏步的往前走”,夏延致教授这样说。
根据《山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山东省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政府要通过设立引导资金、提供贷款贴息、发放补助资金以及风险补偿、示范推广等方式,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融资难题。可是夏教授认为,这些政策执行起来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主要症结在于,政府资金投入的风险评估过于严苛,因此导致融资谈判“旷日持久”。夏教授无奈地表示:“一轮一轮的,有的时候谈半年,谈一年,成果转化团队没有这么多的精力,这个手续太繁杂。”
不仅融资难,成果产业化的基础设施布局也是一道难题。夏教授曾联系政府支持的孵化机构进行产品培育,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场地。目前只好在一家租赁的厂房中进行试生产。此外,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团队建设也让夏教授感到为难。由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占科研院所人才评价体系的比重较低,很多人只愿意做科研,不愿意做成果转化。
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青岛市人大代表崔言民对此也深有体会。在他看来,做成果转化的人才培育,重点在于搭建一个人才培育体系,“让成果转化的人有一个晋升的通道,把这个团队稳下来,才能吸引到那些原先在其它行业从事工作,又喜欢工作的人员来到这个团队。”
闪电新闻记者王惠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