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齐鲁大地描绘小康新画卷 [复制链接]

1#
全国白癜风治疗专家简介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30516/4174796.html
新华社济南8月15日电题:幸福小康入画来——齐鲁大地描绘小康新画卷新华社记者袁军宝、邵琨从泰山之巅到黄河两岸,从鲁西平原到黄渤海之滨,科技赋能,传统农业加速向自动化、智能化的“高大上”现代农业转变;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生态经济带来“金山银山”;向海而兴、向海图强,耕海牧渔升级换代,海洋经济挺进新蓝海……山东正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一幅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幸福小康“齐鲁画卷”越绘越清晰。这是8月8日拍摄的应用5G技术的山东长岛综合试验区南隍城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上平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凯摄安居乐业,滩区、沃野面貌日新一百多年前,黄河夺道大清河从山东入海。每临大汛,黄河水就像脱缰野马,裹挟着泥沙冲出河槽,庄稼绝收、房倒屋塌、家当全无。“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曾是山东黄河滩区群众的“三三宿命”。如今,60万滩区群众期盼已久的“安居梦”即将梦圆。在位于黄河滩区的山东菏泽鄄城县旧城镇大邢庄村台建设现场,村民们看着已经建成的一排排二层小楼,满怀期待,按计划他们9月份即可搬进新居。“真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好的事,以后再不担心黄河发大水了。”旧城镇北王庄村72岁的村民李忠文说,他此前因水患已搬过三次家,“现在就想着早日搬进新房子”。盯紧“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群众打破“宿命”,迎来新生活。与此同时,山东加速农村产业振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生产方式正在被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所取代。走进潍坊市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西瓜大棚,满眼圆玉堆绿,一个个“小巧精致”的西瓜吊在瓜藤上。在这里,每株西瓜都有档案、编号;氮磷钾浓度和水分含量自动监测,自动浇水、施肥;大数据分析指导种植,一部手机管理整片大棚。“把土地流转给了产业园,每年每亩租金就多元,在这里打工一个月还有多元工资,两份收入,比原来可强多了。”73岁的寒亭区固堤街道牟家庄子村村民牟纪柱说起新生活、新收入,言语中透着高兴。这是7月21日拍摄的潍坊市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西瓜大棚内的西瓜。新华社记者王凯摄机械化、自动化的同时,许多农产品生产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工业化,展现出强劲生产力。在济宁邹城市大束镇,一个现代化的蘑菇小镇正在崛起,蘑菇科创园、蘑菇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已建成投用。小镇中的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金针菇生产线上,接菌、养菌、培育、包装等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数字控制,金针菇一天的“收成”高达32万斤。“来公司上班前,我见过别人种蘑菇,但没见过这样种蘑菇的。”在友泓公司车间工作的当地村民杨发庆笑着说,现在工资收入将近元,“不用再背井离乡出去打工了”。工作人员在潍坊市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西瓜大棚内查看西瓜长势(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凯摄新农村有看头、新农业有干头、新农民有奔头。到年底,山东全省3年累计减贫.6万人,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肉蛋奶总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万元,比年增长近四成。山绿水清,“穷窝窝”变成“香饽饽”山东菏泽巨野县核桃园镇前王庄村是一个有着约年历史的“石头寨”,由于无序开采山石资源,这里的生态一度破坏严重。村民王允领说:“那时候,一个小青年从庄这头走到庄那头,就变成个白老头。”年,当地开始封山禁采,关停了所有矿山,并投资绿化荒山多亩,通过招商引资打造悬空玻璃桥等“网红”打卡景点。不久前,前王庄村石头寨古村落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曾是石子运输司机的王允君在村里经营起农家乐和超市,还设计了不同风格的房间,开起了民宿。“游客来了就歇歇脚、喝喝茶。环境好了,我的收入也增加了。”他说。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在这样的变化中,许多农民、渔民体验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7月24日拍摄的山东省长岛综合试验区南长山岛内的一些民宿和渔家乐(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凯摄在济宁市微山岛上,清风吹来,万亩荷叶随风摆动。当地渔民李玲指着湖面告诉记者,此前湖里有很多光伏电板、网箱、围网,后来都进行了清理,并且周边一批煤矿、采石场也关了,微山湖变得干净又漂亮。随着山、河、田、林、湖、草、大气生态系统的逐步修复,绝迹多年的小银鱼、鳜鱼等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鱼类再度现身。得益于此,李玲开起了渔家饭店。她说:“现在水好了,鱼的品种也多了,好多都是回头客,节假日时都预订不上,日子比原来好多了。”如今,在山东威海、淄博等地,还有一批“愚公”正在“修山”。在鲁中山区,山东金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十年如一日,投入数亿元,修复破损山体、改良土质土壤,累计实现土地退耕还林4亩,绿化美化面积余亩,种植花卉树木万株,山体植被覆盖率达到99%。“原来是‘穷窝窝’,现在吃上旅游‘香饽饽’。”在金润公司打造的三水源景区做绿化工作的当地贫困户村民马贵芬说,她每月工资两三千元,还有贫困户分红,“日子越过越舒坦”。向海图强,耕海牧渔乘风破浪海岸线占中国海岸线总长度六分之一的山东,有着天然“蓝色”优势。依海而兴、向海图强,山东在经略海洋中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说起这些年的变化,烟台市长岛上的北长山乡北城村村民感触良多。大约十年前,当地渔民为了追求高产量,养殖密度过大,海洋环境遭到破坏。山东省长岛综合试验区北长山乡北城村村民王惠安在家中整理养殖用具(8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凯摄近年来当地通过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养殖户”模式,实现科学养殖、绿色养殖,并进行统一收购销售,既防止了水质污染,也避免了经销商压价,大幅提升了渔民收入。“我养殖扇贝,一年毛收入万元,比以往增加5成左右。”渔民王惠安高兴地说。如今,渔民富了,村里也变了大模样,有了现代的群众活动中心、时尚的音乐喷泉广场,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山东海洋渔业不断创新,发展出了新模式。今年7月,全国首座大型智能化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正式投运。该平台配备自动投喂、环境监测、船舶防碰撞等系统及无人船、水下巡检机器人等全球领先技术设备,可实现生产全过程智能化控制。“烟台人耕海牧渔,迈出了新步伐。”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局长李传强说。这是7月24日拍摄的全国首座大型智能化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新华社记者王凯摄工作人员在山东长岛综合试验区南隍城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上平台上检查5G设备(8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凯摄“玩”着就能赚钱,海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越来越成为渔民致富新路径。从单纯养鱼延伸到放鱼、钓鱼、赏鱼、品鱼、识鱼、加工鱼、售卖鱼一条龙,“一条鱼”产生了“多条鱼”的价值。在荣成市,有一个名叫“青鱼滩”的地方,此前因严重过度捕捞,鱼虾资源几近枯竭。近年来,依托寻山集团,青鱼滩探索“村企合一”“集团化乡村振兴”模式,已发展成海珍品苗种繁育基地、海上生态养殖基地、海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不少游客在这里捕捞海产品,还有的在海上餐饮、住宿。青鱼滩社区居民刘海燕说:“村里过节有福利,老人有养老金,谁家有困难还有补助金。”据寻山集团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孙保通介绍,去年仅社区居民福利发放、养老等方面的投入就超过万元。工人在山东省长岛综合试验区北长山乡北城村合作社办的海鲜加工企业内对扇贝进行加工、包装(8月10日)。新华社记者王凯摄科技赋能正推动海洋经济挺进新蓝海。其中“蓝色药库”引人注目:用海藻提取物研制的药物,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开辟了新路径;用螃蟹壳提取物制作的血管支架,更加安全可靠。“我回乡创业,就是准备大干一场。”站在海边,3年多前回到家乡长岛创业,如今开办渔家乐已拥有20多名员工的李解,对未来,满怀憧憬。李解在山东省长岛综合试验区南长山岛自己开办的民宿内打扫卫生(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凯摄这是7月24日拍摄的李解在山东省长岛综合试验区南长山岛内开办的民宿。新华社记者王凯摄李解在山东省长岛综合试验区南长山岛自己开办的民宿里查看(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凯摄(来源:新华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